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浅析在护理管理工作中提高护士长职业素养的做

来源:护理管理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 引 言 我国高等教育正向大众化阶段迈进,这也必然伴随着高校业务多样化,管理工作复杂化,改革进程加快化。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建立

1 引 言 我国高等教育正向大众化阶段迈进,这也必然伴随着高校业务多样化,管理工作复杂化,改革进程加快化。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适应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但高等教育的办学和管理水平还没有跟上扩张的速度。在现代大学制度的趋势下,要求加强制度建设,深化内部管理体制[1]。内部控制是高校内部管理的必需手段和有效工具,能保障管理规范运行。不完善的内部控制使高校资源浪费,腐败滋生。高校应适应新常态下的发展,防范经营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升办学效果。如何建立一套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在大学治理研究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 2 我国高校内部控制的现状 管理者内部控制意识不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健全。我国高校目前对内部控制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管理人员包括上级主管部门及高校的领导者,对其重视程度还远远没有达到要求。从所调研的某省高校实际情况来看,部分高校还处于内部控制建设制定阶段,甚至还有部分高校未建立有关内部控制的规章制度。直到2012年正式出台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才算对我国高校的内部控制工作有个里程碑式的指导。而在这之前主要是些宏观性的政策指导,比较笼统和模糊,没有具体的流程、方式和方法。因此,内部控制的工作都大多数凭借着管理者的经验和领导风格。 缺乏系统的风险防控机制。财务风险、人力风险、资产管理风险、教学科研风险、招生就业风险等,都渗透于高校的方方面面。目前高校缺乏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风险评估依靠人员经验,使得这些环节频繁出现问题,资金浪费,贪污腐败,人情买卖。 职责分工模糊,执行流于形式,办事效率低下。我国的公立高校是国家政府资助创立维持的大学。体制下,内部的工作存在职责分工不明确、推诿扯皮的现象。此外,部分高校已经建立了相应的内部控制规章制度,但因流于形式并未被很好地执行下去,成为了一纸空谈。办事效率低下也是高校内控的明显特征,该办不办,应办延办,过程拖沓。 预算管理不完善。目前,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建立了预算编制,但预算编制体系还尚未完善。预算目标不具体,程序编制不科学,该限制的地方约束力薄弱,该灵活的地方动态性差。 缺乏有效的评价和监督机制。由于企业的目标明确,可用货币量化等特征,使得企业中内部控制体系也更加完善。而高校由于其特有的非营利性,成果无法量化考核且具有延迟性等特征,使得高校难以有一套有效的评价体系。缺乏有效的评价就给监督工作带来难度,而且监督机制在实际工作中显得也比较薄弱。 3 我国高校内部控制的特征及原因分析 高校的利益相关者。从计划经济时代下国家统一拨款到如今资金筹集多元化,高校的利益相关者逐渐渗透到了社会各界。政府、学生和家长、教授群体、高校管理者、社区公众、企业和银行等投资捐赠组织都成为了高校的利益相关者。由于大学治理下考虑到了众多利益相关者,使得内部控制缺乏了本身的约束性,在面子人情的推动下,无实质性作用。 组织结构中权力的博弈。我国多数公办高校以院—系组织结构运行,存在以党委为代表的政治权力,校长为代表的行政权力和教授为代表的学术权力。这三元力量中,学术权力是高校的核心力量,政治权力是内部控制建立的基础,行政权力是内部控制执行的保障。它们在整个内部控制的运行中发挥着各自必不可少的作用。值得探究的是,在如此完整和系统的权力体系下,高校的内部控制为何依然控制不到位,各种经济案件频繁发生?原因在于,首先,政治力量、行政力量和学术力量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是以对立统一的形式存在的。政治权力在公办高校权力体系中居于政治主导地位,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要服从政治权力[2]。行政权力在权力体系中处于管理主导地位,由上而下逐级分层。在倡导大学自治下,学术研究和创新需要自由,而政治行政力量大行其道,严重挤压了学术权力,导致整个价值取向不是以学术为导向而是以行政力量为指引。如此一来就不是学术认可而是行政认可了。如果权力各方不是平等关系而是上下级关系,那内部控制也就无法进行下级对上级的监督与评价了。其次,官僚文化促使学者们不再潜心研究学术而纷纷追求“官本位”,让学术成为行政的附属品。学术组织往往是作为咨询而不是决策作用存在的,例如学术委员会。真正决策的还是领导层。这种错位下让众多学术性事务交给了行政系统来决策,把执行机构变成了决策机构。再者,学术力量在具体事务中没有利益权,没有资源配置权,也就没有话语权。承担的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但资源的控制权却掌握在“中高层”。行政力量起主导作用时往往使学术组织成为了虚壳,内部控制成为了形式,取而代之的行政命令却更多。 4 我国高校内部控制的体系构建 基于以上的阐述,结合我国公办高校和COSO体系的特点,本文认为我国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构建。 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整项内部控制工作的基础,在我国目前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意识还不是很强烈的情况下,需要加强内部控制重要性的教育与宣传工作。将内部控制的目标与办学目标、资产安全、信息公开、合理有据等结合起来,将内部控制的管理成果与工作绩效联系起来,从思想与实践上让其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建立风险防控机制。风险防控不是完全规避风险或冒险,而是要根据各高校的特点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做到事前风险评估,事中风险把控和事后风险追踪,将风险控制在适度或可承受的限度内。风险评估委员会要做到日常随时监控风险事项,尤其对重大风险进行重点关注。建立不相容职位相分离,审批审核制,防止个人操纵。 实现全面预算,规范各项活动。做好预算编制与申报,防范资金的不合理使用与手续不规范。各事项的资金流动以预算为基准,必要时报学校相关负责部门灵活调整。做好资产日常审核制度,实行实事记录、账务盘点、实地盘点等措施。 信息沟通。正常情况下,保证必要的信息对称与及时沟通,包括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和平行部门之间的沟通。可依据现代互联网技术建立一套畅通的沟通机制平台,将相关信息公布于平台之上,让上到党委书记、校长,下到基层工作人员都能方便查看与了解相关事宜。 绩效评价与监督反馈。首先,有效的评价标准是内部控制可持续运行的保障。需要根据本单位的战略和实际需要建立评价标准。其次,应建立以校长为首,其他院级和职能部门共同组成的监督体系。事前对立项和预算编制进行全面的评估,事中对各项事务运行的合法合理及公正性进行考察,事后以财务报表为参考依据,对已完成的事件进行有效性评估并及时反馈,找出不足加以改进。 1 引 言 我国高等教育正向大众化阶段迈进,这也必然伴随着高校业务多样化,管理工作复杂化,改革进程加快化。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适应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但高等教育的办学和管理水平还没有跟上扩张的速度。在现代大学制度的趋势下,要求加强制度建设,深化内部管理体制[1]。内部控制是高校内部管理的必需手段和有效工具,能保障管理规范运行。不完善的内部控制使高校资源浪费,腐败滋生。高校应适应新常态下的发展,防范经营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升办学效果。如何建立一套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在大学治理研究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 2 我国高校内部控制的现状 管理者内部控制意识不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健全。我国高校目前对内部控制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管理人员包括上级主管部门及高校的领导者,对其重视程度还远远没有达到要求。从所调研的某省高校实际情况来看,部分高校还处于内部控制建设制定阶段,甚至还有部分高校未建立有关内部控制的规章制度。直到2012年正式出台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才算对我国高校的内部控制工作有个里程碑式的指导。而在这之前主要是些宏观性的政策指导,比较笼统和模糊,没有具体的流程、方式和方法。因此,内部控制的工作都大多数凭借着管理者的经验和领导风格。 缺乏系统的风险防控机制。财务风险、人力风险、资产管理风险、教学科研风险、招生就业风险等,都渗透于高校的方方面面。目前高校缺乏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风险评估依靠人员经验,使得这些环节频繁出现问题,资金浪费,贪污腐败,人情买卖。 职责分工模糊,执行流于形式,办事效率低下。我国的公立高校是国家政府资助创立维持的大学。体制下,内部的工作存在职责分工不明确、推诿扯皮的现象。此外,部分高校已经建立了相应的内部控制规章制度,但因流于形式并未被很好地执行下去,成为了一纸空谈。办事效率低下也是高校内控的明显特征,该办不办,应办延办,过程拖沓。 预算管理不完善。目前,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建立了预算编制,但预算编制体系还尚未完善。预算目标不具体,程序编制不科学,该限制的地方约束力薄弱,该灵活的地方动态性差。 缺乏有效的评价和监督机制。由于企业的目标明确,可用货币量化等特征,使得企业中内部控制体系也更加完善。而高校由于其特有的非营利性,成果无法量化考核且具有延迟性等特征,使得高校难以有一套有效的评价体系。缺乏有效的评价就给监督工作带来难度,而且监督机制在实际工作中显得也比较薄弱。 3 我国高校内部控制的特征及原因分析 高校的利益相关者。从计划经济时代下国家统一拨款到如今资金筹集多元化,高校的利益相关者逐渐渗透到了社会各界。政府、学生和家长、教授群体、高校管理者、社区公众、企业和银行等投资捐赠组织都成为了高校的利益相关者。由于大学治理下考虑到了众多利益相关者,使得内部控制缺乏了本身的约束性,在面子人情的推动下,无实质性作用。 组织结构中权力的博弈。我国多数公办高校以院—系组织结构运行,存在以党委为代表的政治权力,校长为代表的行政权力和教授为代表的学术权力。这三元力量中,学术权力是高校的核心力量,政治权力是内部控制建立的基础,行政权力是内部控制执行的保障。它们在整个内部控制的运行中发挥着各自必不可少的作用。值得探究的是,在如此完整和系统的权力体系下,高校的内部控制为何依然控制不到位,各种经济案件频繁发生?原因在于,首先,政治力量、行政力量和学术力量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是以对立统一的形式存在的。政治权力在公办高校权力体系中居于政治主导地位,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要服从政治权力[2]。行政权力在权力体系中处于管理主导地位,由上而下逐级分层。在倡导大学自治下,学术研究和创新需要自由,而政治行政力量大行其道,严重挤压了学术权力,导致整个价值取向不是以学术为导向而是以行政力量为指引。如此一来就不是学术认可而是行政认可了。如果权力各方不是平等关系而是上下级关系,那内部控制也就无法进行下级对上级的监督与评价了。其次,官僚文化促使学者们不再潜心研究学术而纷纷追求“官本位”,让学术成为行政的附属品。学术组织往往是作为咨询而不是决策作用存在的,例如学术委员会。真正决策的还是领导层。这种错位下让众多学术性事务交给了行政系统来决策,把执行机构变成了决策机构。再者,学术力量在具体事务中没有利益权,没有资源配置权,也就没有话语权。承担的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但资源的控制权却掌握在“中高层”。行政力量起主导作用时往往使学术组织成为了虚壳,内部控制成为了形式,取而代之的行政命令却更多。 4 我国高校内部控制的体系构建 基于以上的阐述,结合我国公办高校和COSO体系的特点,本文认为我国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构建。 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整项内部控制工作的基础,在我国目前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意识还不是很强烈的情况下,需要加强内部控制重要性的教育与宣传工作。将内部控制的目标与办学目标、资产安全、信息公开、合理有据等结合起来,将内部控制的管理成果与工作绩效联系起来,从思想与实践上让其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建立风险防控机制。风险防控不是完全规避风险或冒险,而是要根据各高校的特点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做到事前风险评估,事中风险把控和事后风险追踪,将风险控制在适度或可承受的限度内。风险评估委员会要做到日常随时监控风险事项,尤其对重大风险进行重点关注。建立不相容职位相分离,审批审核制,防止个人操纵。 实现全面预算,规范各项活动。做好预算编制与申报,防范资金的不合理使用与手续不规范。各事项的资金流动以预算为基准,必要时报学校相关负责部门灵活调整。做好资产日常审核制度,实行实事记录、账务盘点、实地盘点等措施。 信息沟通。正常情况下,保证必要的信息对称与及时沟通,包括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和平行部门之间的沟通。可依据现代互联网技术建立一套畅通的沟通机制平台,将相关信息公布于平台之上,让上到党委书记、校长,下到基层工作人员都能方便查看与了解相关事宜。 绩效评价与监督反馈。首先,有效的评价标准是内部控制可持续运行的保障。需要根据本单位的战略和实际需要建立评价标准。其次,应建立以校长为首,其他院级和职能部门共同组成的监督体系。事前对立项和预算编制进行全面的评估,事中对各项事务运行的合法合理及公正性进行考察,事后以财务报表为参考依据,对已完成的事件进行有效性评估并及时反馈,找出不足加以改进。


文章来源:《护理管理杂志》 网址: http://www.hlglzz.cn/qikandaodu/2021/0623/389.html



上一篇:特殊科室规范化培训护士组织认同与职业生活质
下一篇:基于的营养风险筛查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护理管理杂志投稿 | 护理管理杂志编辑部| 护理管理杂志版面费 | 护理管理杂志论文发表 | 护理管理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护理管理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